為了去看日本藝術家塩田千春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”顫動的靈魂“,預約了好幾次,還小小抱怨了一下。但真的去看了之後,真的好感動。
塩田的作品很大,常常一個作品就占去一整個展間,她就是要觀者,走在作品裡面,被她的思維包圍著。視覺上氣魄磅礡,但感情卻很細膩。
每一件作品都很棒,但是其中名為”集聚-找尋目的地”的這個作品,讓我想了最久。
日本籍的塩田,在德國住了很久。這件用紅繩綁著許多行李箱的作品,她是這麼說的:
“人們離鄉背景只因心中有著想要前往的所在。由於生活周遭充滿了各國人士, 常會一時之間,我忘記我來自日本。
…。
我遙想著他們在啟程出發的那一天清晨裡心中所懷抱的感受。”
我自己在不久前,還是個走個不停的人。對行李箱一直有很特殊的情感。你想想看,行李箱裡裝的東西,就是你對你這個旅程的想像。會很冷吧?帶個大衣。很鄉下吔,吃東西不方便,多帶幾包泡麵。這餐廳真浪漫,讓我帶件小洋裝。
有一次拉了行李箱回到旅館,打開之後,才發現拉錯行李了。有另一位旅客,跟我用同一款旅行箱,他把我的拉走了。我看著行李箱的內容物,開始想像這是個什麼樣的人。應該是棒球迷吧?有個洋基的棒球帽。是阿拉巴馬州大學的校友嗎?因為有件阿拉巴馬大學的帽T。還有一個海馬形狀的玩具,原來是個有小小孩的爸爸嗎?我不敢翻得太厲害,急忙關上了箱子。這個年輕的爸爸也在想像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嗎?我的行李箱又說了什麼呢?
我從台灣去美國留學,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,記不得細節了。但我不記得害怕。太年輕了,連害怕都不會。是一直到了美國,才知道一個人在異鄉有多辛苦。
但三年前,我從美國要搬回台灣的那個早上,我的心情是很忐忑的。我擔憂這麼久沒有住在同一個時區的家人,會受得了我這個”美國人”嗎?我擔憂我的美國老公,會不會在路上跟人打起來?我不知道我這個年紀回到台灣,還能有多少工作機會?我會快樂嗎?我會有歸屬感嗎?我留得下來嗎?
這次我是太老了,專擔心一些沒有發生的事。
我站在塩田用紅繩懸掛著的行李箱下,看著地上行李箱微微顫動的影子,忍不住笑了出來。
PS 再次感謝所有鼓勵我不要放棄預約的朋友們,沒有去看,真的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。
PS 樓上台灣藝術家盧明德的大遷徙也很棒喔!尤其是最後一件”潮間帶,花間迷走”,美極了。